酒醉梦醒处 城南旧事谙

期次:2024年第01期    作者:人文科学学院商英22325班汪雅慧   查看:18

“我缓缓地落下笔,这笔上有数不尽的万千”

———《题记》初读《城南旧事》,我还是个懵懂的孩童。当时只是被书中耐人寻味且有趣的句子所吸引:“我分不清海跟天,也分不清好人和坏人,你分得清海和天吗?”透过作者儿时纯洁稚幼的双眸,老北京城的一切显得那样生动可爱。直至后来我也在青涩的年纪感悟到成长,才恍然领悟书中深意,无措、痛惜、感慨和悲伤瞬间涌上了心头,回头看早已泪满襟衫。它给人的感觉没有那种热烈彻底的悲伤,而像抹了夕阳黄昏的记忆有种淡淡的忧伤,这种忧伤绵延的格外悠长,宛如一幅素净自然的水墨画,虽然黑白并不华丽,静静地在那不声不响,散发着真切诚挚,永远萦绕在我的心间。

《城南旧事》是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,小说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录了古城一隅的人生百态,折射出旧中国的社会缩影。小说里的人和事,都是作者童年时的亲身经历,经过岁月的酝酿和沉淀,终于酿成了一壶醉人的“相思酒”。

送别,是这部小说的主旋律,小说讲述了形形色色的送别,凄凉的、不舍的、揪心的、永远的……城南,不仅是英子的故乡,更是她心灵的归宿。那里,有和蔼的“疯子”秀贞,命苦的孤儿妞儿,颠沛流离的兰姨娘、任劳任怨的宋妈、受迫害被枪毙的书生、供弟弟上学的小偷……然而,最后他们一个个都离英子而去。长大,不就是一场接一场的离别吗?

“看那垂落的夹竹桃,我默念着:爸爸的花儿落了,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。”满院的花儿,一夜之间散落满地。作为家中的长女,她的童年结束了;滂沱大雨带走了母女思念、亲人离散…以孩子的口吻描述着生死离别,不仅没有弱化悲情,反倒将其衬托得愈发凄凉。

我已亭亭,不忧亦不惧。英子意识到自己无法做回曾经那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时,她开始不再畏惧感到困难的事。即使她已蜕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,可在半醒半梦中,但却还是没有足够坚强的心去面对生活的一切。父亲的病逝是她真正成长的时刻,经历了这场痛楚的过程,宛若一只幼蚕,抽丝、剥茧、化蝶,渐渐飞走;她最终成长为一个坚强迷人的姑娘。

谁能想到成长之花以这样的方式悄无声息绽放了呢,不知不觉沁入英子的心里,占据英子的灵魂。当所有悲伤与难过粉碎了梦幻的童话:彼时英子开始不再拘泥于从前,变得独立善良且坚韧地面对现实;坚毅之中透露着让人心疼。

不禁让我忆起儿时故乡的生活:夕阳暮色,溪水潺潺,渔夫披着金黄满载而归,小孩子嬉笑着跑近好奇一番,尔后开始讨论哪个游戏最好玩,什么动画片最有趣;大人们脸上都露出轻松惬意的笑,扯扯今年谁家的收成最好,唠唠哪家孩子拥有了体面的工作。小桐是我有记忆起就认识的玩伴,我们溜到院子里跳皮筋,交换着对方带的零嘴,玩累了躺在摇椅上吹着晚风,而在这时邻居周婆婆总会笑眯眯地塞给我们一把糖果……如今我远离故乡已经多年。某日因一个故人来访,爸爸带我们回乡下小聚。一路上我忐忑不安,这么久没回来了,不知道今年田间的油菜花是否还开的灿烂?小池的泉水是否还清冽甘甜?周婆婆还会笑眯眯的给我们糖果吗?小桐还记得我吗?车门打开的那刻:满目荒芜的田,望着紧闭的门窗,冷清人烟稀少的街道,我的心不住地往下沉,五味杂陈:终究是时过境迁,物是人非。周婆婆早已行动不便住进养老院了,小桐看我的目光疏离又陌生;泪,悄然滑过脸庞。时钟的齿轮依旧转动,云朵在天空自由的飘,桂花树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斑驳陆离,她站在树下,最后一次回头笑着对我招手;她没有说话我却听见了震耳欲聋的“再见”,再见……原来成长注定是一场告别过往的美丽疼痛。

《城南旧事》是那个时代社会的缩影,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老北京烟火气,朴实却又充满灵气。作者将情和景,人和事都融合得恰到好处。她的笔下,童年像是将一段悠远的故事般向我们娓娓道来,于心中永驻长存。小说以孩子稚嫩纯真的视角展现出的悲欢离合世间百态,掺杂着长大后的英子对周遭被社会熏染的事物的看法与感悟,怀念中却带着浅浅的惆怅之意,如此矛盾却又绝不违和。

犹如时光荏苒里慢慢沉淀下来的一壶陈酿,此中种种酸甜苦辣,夹杂着对过去美好时光流逝的留恋,蕴含着对物是人非、岁月洗涤磨蚀后的黯然神伤,镶嵌着恍惚间领悟成长刹那的深刻疼痛。细品,让人激起深切的共鸣。那醇香、浓厚、悠久、回味一时难以忘怀的风韵,最抚人心。

酒醉梦醒处,城南旧事谙。愿世上不再有为谋生而无奈偷窃的人,愿天下所有的孩子有个温暖的家,愿天真的笑容不被社会的黑暗枷锁而禁锢,愿我们幸福的记忆可以治愈一生……“请不要为了那页已经消逝的时光而惆怅,如果这就是成长,那么就让我们安之若素。”

——《后记》